【热门】说课稿范文锦集八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8篇,欢迎大家分享。
说课稿 篇1一、教材分析
部编二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是一个创造和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阶段。二年级的同学们,思维充满了活力,并且不会被成人社会中的条条款款束缚,因此他们的想象力充满了无限可能。
《彩色的梦》不论美梦或是噩梦都是来自于生活,却在梦中杂乱拼接,变得奇形怪状,变得离奇古怪。学完课文后的孩子们用彩笔描绘出了还在水面上的房子,能上天入海的飞行器,火箭房子,长翅膀的房子,虫子开口说话,花儿长出了眼睛,蝴蝶超人,兔子超人,人竟然从蛋里生出来,画的虽然幼稚可笑,但谁敢说未来不会出现。人们想象着要想鸟儿一样在天空翱翔,所以制造出来飞机。
同学们虚构出了完全属于自己的童话世界,大胆想象,却又能通过对现实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将细节编织的合情合理,虚幻让同学们发挥想象,开拓思路,展现了人类内心对美好的向往,人类对艺术的极致追求。人类对生活浪漫和优美的表达和愿望。但这一切深根于现实的真实。
如此训练,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精神世界将会无比强大。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复习生字。
过程与方法:熟读课文,感受梦的色彩情感,运用自由、夸张的表现手法,大胆、快乐地描绘梦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想象的乐趣,培养学生想象力。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感受梦的色彩情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丰富想象力。
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以探究式学习方式为主的教学方式,为了突破本课的重难点,我还将选择以及结合体验式教学法、比较法、归纳总结法等教法,以及感知体验法、合作探究法、互动演示法、比较分析法等学法,进行综合运用,从而达成教学目标并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因为只有多样才能做到有效。
四、说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
本课的教学流程一共分为四大步骤:
情景体验,复习生字→扫除障碍,展示梦境→交流探究,学习课文→讲练结合,自由发挥→评价展示。
(一)复习生字→扫除障碍。
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减少困难。
(二)情景体验,展示梦境
好的导入是一节高效课堂的开场白,我从学生做梦出发,引导同学们谈论起各自的梦,会发现,每个人的梦不同,有许多奇怪的梦,可笑的梦,接着当场演示我的梦境图画,这样使教学更贴近生活实际,并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梦有了初步体验,为突破教学重难点和消除学生在之后创作中的畏难情绪做铺垫。
(三)学习课文→讲练结合
通过对课文的各种朗读,教师读,学生个别读,齐读,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
运用彩色粉笔,图画的形式将课文中的梦境表现出来,形象且直观。
(四)自由发挥→评价展示。
我将在把握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以尊重学生个人意愿和喜好的方式先引导学生自由地发挥创作出属于自己梦境的作品,启发学生感受美好梦境,体验梦境绘画作品中的奇幻之美,教师引导欣赏典型作品,与学生互动交流,分析、理解、阐述作品中的空间组合、夸张等表现方式。
五、说预期效果
本节课中,学生根据我的授课步骤,我预设,应该有100%的同学能感受美好梦境,体验梦境绘画作品中的奇幻之美,有95%以上的同学能能运用拼组与夸张的表现手法,描绘梦境,能参与互动,大胆创新和想象。大概有5%的同学不能达到目标,所以还需要各位专家和老师们的指导,在大家的指导下,我相信100%的学生都可以出色的完成所有的教学目标。
六、其中出现的问题
1、在之后的作品创造中,有个别同学描绘出来的梦境,竟然是死亡的画面,周围运用黑色的暗色调,描绘自己的梦,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心态,让学生的内心充满阳光。
2、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出现了个体朗读个性不强,节奏,语气把握不好,感情色彩不强烈,今后要加强对个体学生的朗读。
说课稿 篇2一、 说教材:
1、 说课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S版小学语文第一册识字一的第3
课《我在家里贴字卡》第一课时。
2、教材所处的地位作用及意义:
《我在家里贴字卡》属于一篇读拼音学词识字课。本课安排在识字一中,识字一是集中学习汉语拼音之后,开始学习汉字的第一个单元,它的主题是:识字很有用,也很有趣。而本单元有3篇识字课,《我在家里贴字卡》一课是第3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汉语拼音和前两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此时,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拼音能力和一些简单的识字方法,为学习本课做好了铺垫。
3、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制订如下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电、灯、话、沙、发、书、写、刀”八个生字。
(2)、朗读课文中由12个词语组成的词串,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的意识,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多识字。
4、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读8个生字,朗读12个词语。
难点:读准翘舌音和后鼻音的字。
二、说教学程序:
这节课,大体分为这几步:首先,我运用教材展示爷爷让小孙女在家里贴字卡的画面,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课文采用词串的形式,把表示日常用品、器具等事物的12个词语分为四组,排成四行,隔行押韵,琅琅上口,我根据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课文,然后让学生一边拍手一边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认读词语和积累词语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接着,我引导学生贴字卡,让学生把课文中的12个词语卡片一张一张地贴在画面中相应的用品、器具上,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的兴趣,把识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进一步主动识记所学的12个词语。然后,我引导学生重点学习“电、灯、话、沙、发、书、写、刀”八个生字。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注意引导学生读准声母是翘舌音的生字。比如:“沙”“书”。读准韵母是后鼻音的生字。比如:“灯”。同时,启发学生自己想办法记住生字的字形,比如:有的学生用加一加的办法记“灯”的字形,火字旁加丁字就是“灯”字。有的学生用换一换的方法记“话”字的字形,把“活”字的三点水旁换成言字旁就是“话”字。有的学生用记笔画的方法记“书”字的字形,第一笔“横折”,第二笔“横折勾”,第三笔“竖”,第四笔“点”。学生读准字音,识记字形以后,我还让学生开火车识字,做摘星星识字游戏。通过这些学习活动,激励学生巩固识字,增强他们自主识字的自信 ……此处隐藏12693个字……制小学语文第三册24课《月亮姐姐的新伙伴》。这是一篇科学童话,它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人造卫星的作用,从而培养和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通篇运用拟人手法可谓本文一大特色,如“月亮姐姐、地球妈妈、新伙伴”这些极富亲和力的词汇,化遥远的星空、无生命的物质为可见可闻可触摸的事物,读来亲切动人。而文中月亮姐姐和人造卫星那一番富有童趣的对话,深受儿童的喜爱,是训练孩子们有感情朗读的好材料。
说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转”;理解“伙伴、转播、新闻”等词语的意思。
2.能用“会……会……会……会……”说话。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情味;懂得人造卫星的作用,了解有关人造卫星的其它知识,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
为什么把教学重点确定为以上几个内容呢?
我想:识字作为教学重点是由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决定的,二年级是识字量最大的一个年级。把能用“会……会……”的说话练习作为重点,是由文章写法上的特点决定的,课文第三段出现了一个“会……会……会……会……”的句式,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这个句式,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积累建筑的材料。而把有感情朗读课文作为教学重点,则是由课文内容决定的。课文用极富童趣的语言介绍了人造卫星对人类的贡献,学生只有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才能感悟、理解、积累语言文字和它所负载的思想内涵,激发儿童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本课的教学难点我确定为;了解人造卫星能为人类做哪些事情?这是根据低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阅读能力而确定的。
说设计
本课我打算用二教时完成。我在这二教时中是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呢?
识字教学的任务我是这样完成的:
我认为: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已经有了初步的识字能力。因此,二年级的识字教学教师不应平均使用力量,主要抓住那些音难、形难字、易错字,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本课10个生字中,教师要着重指导好“察、播、停”三个形难字,如“察”的中间部分就要借助演示、观察,重点书空。而多音字“转”字,不光两个读音同时在文中出现,还带有新笔划“竖折撇”,是本文生字教学的重点。“转”字的落实我作了以下设计:首先多媒体出示句子;月亮姐姐跟着地球妈妈,日日夜夜不停地转。要求学生正确朗读这句话,借助语境掌握“转”字的读音。接着多媒体动画演示:月亮绕着地球不停地旋转。借助形象让学生感知:当定义为某个物体绕着一个点转圈子时,它就读“zhuàn”。然后,我又用媒体出示“转播”一词,引导学生读准第三声,并组词,如“转身、转弯、转折”等。使学生明白:当表示改变方向这个意义时,就要用“zhuǎn”。这样使学生正确把握“转”这个多音字。最后让学生借助多媒体辅助书写,完成了“竖折撇”这个新笔划的教学。以上设计,步步深入,循序渐进,充分展示了知识的梳理过程,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效。
那么,如何让学生学会有感情地朗读,理解人造卫星的作用呢?
(一)借助填空,促进朗读。文中有一条主线,那就是月亮姐姐的两次说话:“你是谁?为什么飞上天?”“欢迎你,地球上来的新伙伴!”这两句话依次表现了月亮姐姐从“奇怪”到“高兴”的心理变化。怎样读出疑问和感叹的语气?光凭教师讲解技巧,肯定难以奏效。针对低段孩子“喜怒皆形于色”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以练代讲,让学生在“问”和“说”之前添加提示语,比如“高兴、惊奇、热情”等。借助这种方式,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情感世界和个性特征,更准确地把握对话的情感内蕴和当时特定的交际气氛,朗读起来入情入境,饶有童趣。
(二)借助朗读,促进理解。课文第三段是阅读和理解的重点段,也是认知的难点。为落实这一重难点,我设计了五个层面地读:
(1)初读,读通课文。“初读”务须充分,要使学生的读做到如朱熹所言,“须字字响亮,不误一字,不少一字,不多一字,不倒一字”。这样才能为感情朗读打好基础,为理解语言作好铺垫。
(2)再读,汇报交流。在学生充分感受言语材料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再次自读自悟,并汇报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借此触发学生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方式一个整体的、笼统的语感。
(3)精读,深入理解。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难点,我作以下设计:首先,多媒体出示本段第一句:“我是一颗人造卫星,人们把我送上天。”“什么是人造卫星?人们为什么把我送上天?”这是学生认知上的空白,我借助一组人造卫星的图片和卫星发射过程的动画演示,给学生建立鲜活的表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然后,提问:“人们为什么要把人造卫星送上天呢?”引导学生理解朗读好第二句,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设计了这样的梯度训练:第一步:理解作用。学生自行朗读第二句,并用“人造卫星会——”来说话,从而使学生了解人造卫星有哪些作用。在学生兴趣盎然的谈话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说得准确、规范。第二步:进行复述。让学生用“人造卫星的本领真大,会——会——会——会——”的句式,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说话训练,达到复述课文内容的目的。第三步:辅助理解。至此,学生对语言文字所负载的信息的认知还只局限于浅层次,怎样扩充信息的深度?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份精心设计的资料。资料采用自述式的言语介绍通信卫星、侦察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勘探卫星的作用,不光贴近课文语言的特色,富有童趣;更负载了课文中言之不详的相关资料,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积累语言。如资料中的开场白:“嗨!大家好,我们是人造卫星,是人类的好朋友。你们想了解我吗?”又如自我介绍:“我是一颗通信卫星,我能接收地面上的信息,再把这些信息转送到其他地方。如果你要收看精彩的电视节目,那就得请我帮忙了。”如此活泼的语言,必定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学生熟读材料后,选择最喜欢的一种卫星,借助表演进行表述。这样的拓展,融朗读、理解、运用、说话为一体,使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感受科学的魅力,拓宽知识的内涵,强化语感的品位,可谓一举多得。第四步:回归整体。以上设计,体现了“不会--会—更会”的学习过程,学生对人造卫星的作用必然了然于心,此时,教师相机引导,“现在,谁能来做做人造卫星,讲讲你的作用?”如此,大大激发学生读的兴趣,自然读得形象、读得自豪、读得动情。
(4)诵读,习得语感。诵读是把语言材料内化的有效途径。教师应鼓励学生用多种形式进行诵读,比如分角色表演,又如复述故事……最终使学生轻松自如地跟着语感和作者走到一起,达到使其言皆若出于我之言,使其意皆若出于我之心的程度。
(5)泛读,延伸拓展。“言有尽而意无穷”,当学生感于言而动于情,激起浓厚的探索的欲望时,我因势利导,向学生推荐了关于我国人造卫星研制和发射的相关儿童科普读物,并建议有余力的学生阅读有关天文知识的儿童科普读物,同时邀请常识老师做嘉宾,举行一次“宇宙的奥秘”语文活动课,从而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情感,加深了学科间的融合,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以上设计,仅仅是我对本课教学的理想蓝图,实际教学中能否收到设想中的成效,应该跟着学生实际不断修改、不断探索。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