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教学反思

时间:2024-06-04 18:54:01
《蜀相》教学反思

《蜀相》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蜀相》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蜀相》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自主赏析”板块中。比较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课后习题的设置,可以看出必修教学的落实点在诗歌的内容理解和情感的把握上,而选修教学的落实点则在诗歌的情景分析和技巧的鉴赏上。本单元的“赏析指导”与“赏析示例”对所选诗作的具体分析,对学生起了总领和示范作用。“自主赏析”部分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赏析活动。他既是对赏析指导和赏析示例中提供的鉴赏方法的运用,也为“推荐作品”学生利用刚刚学到的鉴赏方法自行进行文学鉴赏活动打下基础。本节课就是基于本首诗对学生学习鉴赏诗歌具有的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而设计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三环一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有以下成功之处:

一、教学方法的选择较为合理

单一的教学方法容易让学生厌倦,而太多变的教学又不能形成规律,无“法”可依。所以教学本首诗时从“选择对联”进行导课到用“问题法”引导学生温故知新,了解作者;再到师生的“诵读展示”、“思考交流”“梳理探究”;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的“检测训练”等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较为合理,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较为充分

本节课的设计及课堂教学都是从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为出发点。给学生创设了较多的展示机会。例如:导课时让学生谈对对联的理解;知人论世时让学生评价杜甫、介绍背景;整体感知时让学生诵读展示,谈自己对诗心的理解;鉴赏诗句,思考交流时,让学生找意象,描意境,悟诗情等,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的突破比较到位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引导学生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二是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在前两联的教学中教师能引导学生找意象,描意境,然后体会“自”“空”两字体会作者的感情,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诗歌内容,而且也教给学生鉴赏“寓情于景”诗句的方法,教学重点得以突破。在后两联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体会诗中诗人要表达的感情,例如“泪满襟”一词,引导学生谈理解时联系到杜甫壮志未酬,功业不就的处境,不仅自然而然体会出来诗人的叹惋之情,而且也掌握了“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

四、教学情感交流较为充分

语文课堂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没有情感的教育是失败的,没有情感的课堂是痛苦的。所以本每节课中能让学生能把自己从诗中读到的的喜怒哀乐在课堂上真情流露,与作者形成情感的交流与对话。比如学生在完成“如果让你用‘一个( )的杜甫’介绍作者,你会填什么词?为什么填这个词?”这个作业时有的学生充满敬仰之情,有的学生充满悲叹之情,还有的学生充满愤懑之情。在诵读诗歌的时候,学生更是把自己体会到的感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五、注重了拓展训练,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把学习和高考结合起来

课堂上的“拓展训练,学以致用”环节中教师关于“高考练字型考题的提问方式和答题技巧”的点拨让学生把学与考结合起来,明白高考就是对平时学到的鉴赏方法的整理和运用,消除对高考的畏难情绪。

六、作业设计能考虑到学生的个性、水平并加入了时尚元素

本节课后设计了三个作业:1、背诵并默写此诗。(必做)2、学习了此诗,你内心涌动着很多话想对杜甫说,请你以“杜甫,我想对您说 ”为句式穿越时空隧道,发一条信息给他吧。(选做)3、用散文化的语言扩写诗歌。(选做)有必做作业,有选做作业。考虑到学生的个性、水平,第二个作业加入了时尚元素激发学生了选择完成兴趣。

七、板书设计合理美观,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突出意象组成的意境特点,突出情与景的关系,突出重点词语中包含的.作者感情。

本节课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教学内容还不够开放灵活

教学时,课堂还不够开放灵活。比如学生问道诸葛亮讨伐魏国的情况,诸葛亮卒于五丈原的情形等教师处理的比较仓促。

二、课堂结构安排还有不合理的地方

每一个环节几乎平均用力,有些问题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还有课堂检测这个环节也进行的比较仓促。

反思是为了寻找问题,自我完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保持优点,弥补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蜀相》教学反思2

这节课中存在的纰漏有以下几点:

1.对诗句的整体理解指导不足。

2.诗歌中表现出的诗人的情感没有分析透彻。

3.没有注意内容和形式的联系,使诗歌内容和形式分析割裂。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一、应从整体上去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高考诗歌鉴赏的要求包括: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理解诗句大意、表达的观点、态度、主张,抒发的情感);分析诗歌中的形象(主要是托物言志的咏物诗);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包括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但是每首诗都有其独有的特点,或者是语言,或者是形象,或者是思想情感,或者是表达技巧。不理解诗歌,直接进入意象、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的鉴赏与评价是不可能的事情。离开了整体,只欣赏局部的技巧,那技巧就失去了依托,理解甚为肤浅,不能从深层次去思考,也就会失去诗歌作为艺术珍品的精彩。这让我想到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著名的一句“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它是“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的倒装句式,如果我们在欣赏时只看到了句式的新颖和奇特,只体会到作者细腻的观察和描写,这是不够的,这两句诗实际上是写出一个夜行人面对夜色和疏雨而感到焦急、迫切的心情,急于赶路而又不断地看天色:天什么时候亮呀?雨什么时候停啊?不从整体上去把握、去体会,就很难领略到这一步。

二、积累文化习俗,注意知人论世。

诗歌的阅读还要注意知人论世,要了解诗创作的背景,诗人的思想和经历,相关历史人物和事件,找到与现实的结合点。这都是解读的必要的前提条件。《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涉及到的历史人物有周瑜、小乔,时间为三国,事件是赤壁之战。如果我们不了解相关的背景材料,就不能理解周瑜得志的原因,以及诗人的羡慕之情和不得志的惆怅。同时如果我们不了解诗人一生吸取了三种在我国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思想的精华(诗人尚儒而不迂执,参禅而不腻佛,好道而不消极),我们也不能理解诗人虽遭种种困难打击,却仍然保持乐观旷达的胸襟气度。所以诗歌鉴赏,要积累文化习俗,而这些积累必须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慢慢获得。

三、以点带面,领略诗歌意境

前面提到,诗歌鉴赏要从整体出发,但是在考试中古诗鉴赏不讲全诗的宏观测试,而注重抓点带面。杜甫的《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诗歌第二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景本是乐景,但是一个“自”字,一个“空”字,却表现出了一种荒芜与凄凉,与接下来表现诸葛亮空有一身才能,却出师未捷,最终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吻合,表达了诗人无限的叹息与哀婉之情。这两个字也正是这两句的“诗眼”,它集中体现了这首诗的意境。我们可以通过对诗眼的分析来把握整首诗。

《蜀相》教学反思3

《蜀相》是杜甫为诸葛亮写的,赞扬了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爱国精神和赫赫业绩,它对于未酬者既是颂词又是挽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三环一练”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成功之处:

1、教学方法的选择较为合理

单一的教学方法容易让学生厌倦,而太多变的教学又不能形成规律,无“法”可依。所以教学本首诗时从“选择对联”进行导课到用“问题法”引导学生温故知新,了解作者;再到师生的“诵读展示”、“思考交流”“梳理探究”;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的“检测训练”等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较为合理,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较为充分

本节课的设计及课堂教学都是从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为出发点。给学生创设了较多的展示机会。例如:导课时让学生谈对对联的理解;知人论世时让学生评价杜甫、介绍背景;整体感知时让学生诵读展示,谈自己对诗心的理解;鉴赏诗句,思考交流时,让学生找意象,描意境,悟诗情等,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重点的突破比较到位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引导学生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二是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在前两联的教学中教师能引导学生找意象,描意境,然后体会“自”“空”两字体会作者的感情,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诗歌内容,而且也教给学生鉴赏“寓情于景”诗句的方法,教学重点得以突破。在后两联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体会诗中诗人要表达的感情,例如“泪满襟”一词,引导学生谈理解时联系到杜甫壮志未酬,功业不就的处境,不仅自然而然体会出来诗人的叹惋之情,而且也掌握了“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

4、教学情感交流较为充分

语文课堂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没有情感的教育是失败的,没有情感的课堂是痛苦的。所以本每节课中能让学生能把自己从诗中读到的的喜怒哀乐在课堂上真情流露,与作者形成情感的交流与对话。比如学生在完成“如果让你用‘一个( )的杜甫’介绍作者,你会填什么词?为什么填这个词?”这个作业时有的学生充满敬仰之情,有的学生充满悲叹之情,还有的学生充满愤懑之情。在诵读诗歌的时候,学生更是把自己体会到的感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5、注重了拓展训练,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把学习和高考结合起来

课堂上的“拓展训练,学以致用”环节中教师关于“高考练字型考题的提问方式和答题技巧”的点拨让学生把学与考结合起来,明白高考就是对平时学到的鉴赏方法的整理和运用,消除对高考的畏难情绪。

二、本节课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1、教学内容还不够开放灵活

教学时,课堂还不够开放灵活。比如学生问道诸葛亮讨伐魏国的情况,诸葛亮卒于五丈原的情形等教师处理的比较仓促。

2、课堂结构安排还有不合理的地方

每一个环节几乎平均用力,有些问题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还有课堂检测这个环节也进行的比较仓促。

反思是为了寻找问题,自我完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保持优点,弥补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蜀相》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