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教学反思

时间:2024-12-01 04:05:13
《穷人》教学反思15篇

《穷人》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穷人》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穷人》教学反思1

《穷人》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12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课文语言朴实、准确,读来使人深受感动。

《穷人》一文是世界文学泰斗托尔斯泰的作品。篇幅较长,重难点较多。许多地方都有可推敲之处,是一篇具有深刻内涵的作品。对于这样一篇从内容到表达方式都堪称典范的,教学中,教师面临的核心问题是难以取舍。从故事背景、作家生平到故事内容、表达方式,需处处用心。但面面俱到的教学往往是低效的。因此,教学本课,我进行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是“取舍得当,长文短教”,具体的教学策略是:直奔重点,上挂下联;一气呵成,拓展延伸。

一、抓住核心问题,实现长文短教

如何辩证解决“长文”教学内容长与教学时间“短”的矛盾,实现“长文短教”,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如果像以往的教学那样,按课文顺序串讲串问,结果肯定耗时低效。著名特级教师于映潮说过:“无论怎样处理,无论运用什么手法,长文短教都重在一个‘短’字,这个‘短’字,又表现在‘点’上,长文短教的主要技巧在‘选点’。” 也就是说,长文短教最重要的是从冗长的教学内容中选出“教学点”。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要抓住开放的思维空间、广阔的牵一问而动全篇的核心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在反复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核心问题:“文中的哪些场景令你感动?你感动于什么?”以此问题放手让学生阅读批注,学生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汇报时自然把目光集中在桑娜和渔夫的表现上(即文中的重点段落),此时教师及时抓住学生生成的资源,引导学生品味文字,感受桑娜的善良,进而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尤其是在把课文中相关语段重组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将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品质,体会表达方法无痕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了阅读教学所提倡的得意、得情、得法。

二、注重读中领悟,学习表达方法

“读”是学生与文本间实现心灵对话与沟通的最有力桥梁,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让学生充分的品读、感悟。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非常想构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阅读教学,使学生的思维在广阔的空间里自由飞扬。因此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文本,注重以读为主,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带动学生,努力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内容,读中品味语言,读中领悟方法。

这篇课文多年来一直被选入小学课本,不仅因为文中人物善良的品质感动着我们,课文在刻画人物时突出的写作技法也非常值得学习,如:课文具体描写了桑娜抱回西蒙两个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理,让人品味到其复杂而多元的内心矛盾,看到了穷人美好的心灵;又如:文中对桑娜家庭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精心描写,对凸现人物品质起到了很好的铺垫和衬托作用;再如:渔夫回家后,侧重描写了渔夫与桑娜对话时的语言、神态描写,使一个淳朴善良的渔夫形象跃然纸上。要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理解内容,而且悟到以上写法,最有效的解决方法便是读。

文中桑娜的心理活动描写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层次:

1.在学生自学自悟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引导他们体会桑娜当时的复杂心情,感受她的善良品质;

2.借助,从省略号的删填对比朗读中,体会省略号对表现桑娜复杂内心活动所起的作用;

3.结合上文对桑娜家庭环境与自然环境的`描写,通过对相关句段的重组朗读,进一步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

4.把1、2自然段连起来再读,体会这两个自然段的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所起的作用。

这样的教学过程,读的目的性很明确,符合学生结合人物心理活动描写,感悟人物品质的习惯与规律,遵循了在联系中读懂文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把感受人物品质与学习表达方法紧密、自然无痕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既“读进去”又“读出来”,阅读教学取得了一定的实效性。又如,在体会课文结尾“言已尽而意无穷”的写作技巧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想象“桑娜拉开了帐子”后的情形,再读课文结尾,与之进行比较,学生自然领悟到作者高超的写作技法。

三、强化动笔实践,加强读写结合

读是为写服务的。要创建开放高效的课堂教学,就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变课堂上只动口为既动脑又动手。学生学习时已领悟到真实的心理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所起的作用,课后作业中也安排了一项描写心理活动的片段练笔,将仿写练笔(心理描写)安排在课堂上,既帮助学生巩固和强化了“借省略号来表现人物复杂心理活动”这一表达方法,又引导学生加深领悟了“心理描写”在表现人物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课堂上,教师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练笔,并帮助学生回忆自己曾经历过的场景,再提供一些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减少了练笔的难度,很多学生当堂便顺利地完成了片段,教师有针对性的赏评,对所有学生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不但使“课堂练笔”具有了多元的作用,而且使课堂教学更具时效性。

当然,由于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有限,教学中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我虽然有意识地进行了读的训练,但学生读得还不够充分、畅快,源自教师对读的指导方法还有待提高。此外,及时捕捉课堂生成资源,进行有目的的引导,教师语言还不够准确精炼。今后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从而真正实现以学定教、以学导教的最佳境界。

《穷人》教学反思2

刚刚执教完《穷人》一课,对教学中的一些片段,深有感触,有得有失,有收获有不满。

《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课文是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穷人的高尚品质,了解本课的写作特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整体思路分为是先理解《穷人》的“物质贫穷”以及“精神富足”,通过对比,突出人物的高贵品质。再赏析分章的写作妙点。

活动一、课文精读。

话题,围绕“穷人”不穷的话题进行讨论。从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体会穷人的“穷”。从学生的回答上看,学生能够从生活条件、工作环境中体会桑娜一家的穷苦,并由环境描写中确实地体会到了作为穷人的那种悲惨的境地。为了达到更透彻了解穷人的境况,营造悲凉的气氛,我再让学生从描写寡妇西蒙的句子延伸开去,想象一下作为残缺的穷人家庭的生活会如何更加的凄惨。对“物质贫穷” ……此处隐藏10664个字……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皇专治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我受苦也要帮忙别人的完美品质。课文用朴实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你地表达了真情实感,读来使人深受感动。领悟本文,重点是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行动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完美品质。

在教学《穷人》中,我发奋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根据自我的明白,读出不一样的感情色彩。在教学中我充分让学生自说,自读,自评,透过自我的情感体验,说出感受,读出感受。例如教学《穷人》中桑娜想的这部分时,我先让学生透过自我的情感体验,说出桑娜此刻的感受。学生有的说怕丈夫责怪,要读得害怕、担心:有的说正因桑娜担心要读得慢些,而有争议的说桑娜紧张、着急要读得快点。在学生多元解读的基础上,再及时运用多种朗读的方式,个别读、小组读、群众读、男女生赛读、表演读、轻声读、大声读等等,引导学生读得有声有色,读出自我的味道来。

教学中,学生能与老师用心互动,课堂气氛活跃,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领悟方式,学生的'参与率比较高,课堂收效明显。最值得欣慰的是,在引导学生想象“孩子们怎样‘熬’过艰难贫穷的日子”这一环节时,问题刚一提出,同学们的小手便纷纷举起。有的说:“他们会靠着勤劳的双手,一天天长大,去跟着列宁推翻沙皇统治。”我听了好激动,立刻评价说:“你真了不起!是的,这是1条能彻底改变穷人命运的出路。事实正是这样,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剥削统治,使俄国所有穷人过上了愉悦的生活。”

能结合时代背景,能把社会课上学到的知识与本课资料联系起来想象,实在难得。我心里确实为学生这一合理而富有创造力的想象而高兴。仔细想一想,学生之因此能出现如此精彩的发言,正是正因这一问题触动了学生情感的琴弦,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用心性,激发了学生想象的愿望,因此,我深深地感到:只要教师提问开放灵活,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有精彩的智慧生成。

《穷人》教学反思13

《穷人》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课文讲的是渔夫和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皇专治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学习本文,重点是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中体会穷人的善良。

本课的教学过程我力求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力求让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一层一层地理解课文。在教学1到2节时,先让学生找出描写“穷”的语句,再找出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然后指导朗读,读出家里很穷。

从“感知”到“揣摩”。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沿着这条思维途径,一步一步地阅读理解。

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研究“温暖”、“舒适”这两个词语。首先让学生联系生活理解“温暖、舒适”。然后再看插图,从图上看出桑娜家的“温暖、舒适”。最后回到课文。从文中进一步体会“温暖”指什么?“舒适”指什么?此时,学生的回答中已不仅仅是孤零零的描写小屋的语言文字了,还有描写小屋外的呼啸怒吼的寒风,汹涌澎湃的大海的语言文字,还有对在这两种不同的'环境中的人的处境和感受的联想。从而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穷人虽穷但生活得很乐观。

由于本文的文本较长,又处处精彩给人留以发挥余地,所以预习加两节课的教学还觉得时间有限,不少同学意犹未尽只好作罢,还应该做更深入的写法分析和性格剖析也未实现,结尾的续写未能完成,只得利用课余时间来写,不过同学们的续写大多都充满了想象,又注意了人物的性格,写得比较精彩!

《穷人》教学反思14

《穷人》是一篇老课文啦,之所以说它老,是因为存在于小学语文教材里的时间很长,然而对于我来说,它却是新的。

在上课之前,我仔细阅读了《教师教学用书》上的教材分析以及教学提议,并抱着第一次教的良好心态阅读了课文,就自我感触深的地方做了标记。同时根据这一组的导语,确定了“学习作者经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述,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的教学重点。课上,学生根据一般事情发展顺序,比较顺利地读懂了课文的资料,并初步体会到了人物的完美心灵。一切都和预想的差不多。

当课进行到感悟桑娜抱回西蒙孩子之后的.心理描述的时候,学生们的表现令我吃一惊:

1、“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我也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可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李家炯站起来说:“我从这句话感觉这是桑娜出于她自我善良的本能而做出的行动,是内心深处的想法。”

听到他的话,不禁使我对学生们另眼相看,原先他们会比教师想得更深、想得远,比我预设的──同情穷人,关心穷人更贴切,更能说出桑娜的品质。这是孩子自我读书后的收获,是他自我最真挚的感受。

2、“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我的五个孩子已经够……揍我一顿也好’!”

师:由这一段我们看到了桑娜。

生:担心的、担忧的、心神不安的……

师:桑娜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因为他家里很穷,穷到了仅有吃鱼的地步,而鱼也是她丈夫用生命换来的。

生:因为他们家只能勉强填饱肚子,丈夫还必须不顾惜身体地去打鱼,桑娜还必须从早到晚不停地干活,已经穷到了不能再穷的地步了,再抱养两个孩子,就是穷上加穷,因而桑娜害怕丈夫不一样意。

生:他们自我的孩子已经没有鞋穿,更别说再养两个孩子,桑娜为丈夫担忧。

在学生联系上文的环境描述来谈自我对于桑娜心境的理解时,我恍然明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这篇小说的构思,也明白了为何将老课文《穷人》安排在了本组课文的第一课,是为了到达学生“学习本组课文,要在读懂课文、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是如何经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述,抒发完美情感”的起步训练。

多谢我的学生们,我在和他们的交流中有所提高,将白纸黑字的教案,将课堂前的预设,演绎成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对话、交流,在与他们的对话中,我和他们一齐成长。

《穷人》教学反思15

教学《穷人》一课时,由于有课后练习的限制,因此也让学生作了此续写,可写出来的效果不尽然,有的学生在作文中竟然写到这些孩子全都长大成人,而且后来发了财成了大老板,接父母去城里享福,虽然表面看起来学生很有想象力,可他们完全是按照现在的生活境遇在写,学生经历的生活毕竟只是生活的这个社会,从很多学生的习作来看,他们的心固然是善良的.,可当时的俄国社会根本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穷人穷困潦倒,本来一家人的生活已经过得很勉强。

可如今多了两个小孩,怎么可能过得下去呢,就算大人们更辛苦,更节俭,自己少吃,那就更可能出现连大人也给累垮了,那就会失去生活支柱,孩子就更难抚养,可能一部分孩子能活下去,但其中一部分却也可能根本活不下去。这与当时托尔斯泰的主旨是一样的,其实写到结尾他已经根本无法想象下去了,让读者来深思这个问题,到底他们能否好好的平安的生活下去,这样就能显示文学作品的意犹未尽,如果都续写了,就失去了作品本身要体现的主旨,甚至改变作品的主旨,削弱作品的表现力,那就反而是画蛇添足了。

《《穷人》教学反思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