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个人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个人教学反思1历经两周的《草木之中有个人——茶》综合实践活动终于告一个段落,这是我们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精品课程里设计的一个研究课题。通过这次活动,就像在学生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他们穿越时空,去感知、去探究中国茶的历史及茶文化的深刻内涵,让学生全面地了解我们的祖先,懂得我们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整个活动结束后,也让我感到对一个实际操作性比较强的学科,要完成一个完美的课程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需要不断努力,深入挖掘教材,全面探究课题。下面就这两周的活动谈谈我的感受。
一、培养学生根据探究内容对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的能力。
从《草木之中有个人——茶》这个研究内容来看,学生涉猎的面比较广,有的研究茶叶的起源、各个地方的特色名茶,有的研究茶与健康的关系,有的研究茶的种植与加工,有的研究茶道的起源与发展,学习泡茶、品茶的方法,也有的研究茶诗、茶文,研究与茶有关的典故……从合作形式来看,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合作意识等,帮助学生合理分组,各小组再根据个人意愿以及特长进行分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教师既是指导者,也是参与者,在必要的时候做出适时的点拨,给予肯定的鼓励,最大限度地给予了学生动手实践的快乐,因此,学生兴趣盎然。
二、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学会与他人合作。
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己所选的主题进行探索。他们有的上网搜索资料,有的查找书籍,有的制作手抄报,有的调查访问,教师把一切权利交给学生。学生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去获取新知,体验快乐。当看见他们制作的一幅幅精美的幻灯片,一份份色彩鲜艳、内容丰富的手抄报,一张张惟妙惟肖的照片时,不禁为他们的收获而感到高兴。同时,也充分体现了综合实践这门课程以学生为活动主体的特点。
三、汇报总结形式多样,精彩纷呈。
持续两周的实践活动结束后,我在班上举行了一次成果汇报交流会。汇报课前几天,学生已经在密锣紧鼓地准备当中,每一个小组都希望把这两个星期的成果以最好的方式展示给大家。在成果汇报交流会上,看到各个小组的同学们各出奇招,有的用讲故事的形式汇报,有的把做好的手抄报展示给大家,有的把收集到的资料做成幻灯片,甚至有的还把自己学到的茶艺展示出来,形式多样,精彩纷呈。
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让我深刻地感觉到,教学过程中,学生快乐地学习,快乐地体验,才是成功的教学,这也将是我一直努力的目标。
个人教学反思2《给家乡孩子的信》是一封书信,是巴金,一个远离了故土很久的游子,一个在中国乃至世界也很有影响的作家,一个把一生的爱和热情奉献给文学的老人,在87岁的时候,在收到家乡孩子的来信后,克服着年老体衰,给孩子们的回信。他的言语从容而舒缓,娓娓道来,一个仁者的风范从他的文字间弥漫开来,一种恬淡和温情洋溢出来,一份美好的祝愿和希冀流淌出来。“让生命开花结果”,是巴金老人一生的美好心愿,也是对孩子们最殷切的希望。文字质朴感人,散发着浓浓的爱意和朴素的情怀。这样一位走过一个世纪的老人的心愿,这样一份用一生感悟到的人生哲理,让小学生来理解感悟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备课时我上网查阅了大量的巴金“信息”:《巴金百岁年谱》、《巴金二十一世纪中国的良心》、《巴金的人格精神与文学品位》、《巴金箴言》《巴金语录》等,从这些信息中我了解了巴金老人从出生到百岁一个世纪来所经历的重大事件,感受到巴金老人那崇高的人格精神与文学品位。巴金震撼着我,感动着我,我的心中涌动着一股激情――巴金老人真了不起!此时再来读课文,每一句话都有深意,每一句话都让我感动。突然之间我找到了学生亲近文本的桥梁——感受巴金,结合着语文课标对高年段学生所提出的具有初步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的要求,课前我就让学生广泛搜集巴金的资料,去感受巴金奉献的一生、勤勉的一生、博爱的一生,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作了知识和情感的铺垫。
本文的文体是一封书信,读一封信要明白写信人为什么写这封信,写这封信想表达怎样的意思?信中的语言是带有情感的,是带有温度的。根据课文的特点,我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朴素的文字中包含的感情;(2)通过反复品读重点句子,走近巴金的内心,明白生命开花的意义。(3)体会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的殷切希望,激发学生让生命开花的愿望。根据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一、抓“巴金爷爷为什么要给孩子们写信?”引导学生品析词句、想象体会,通过感情朗读感受文字背后的那份浓浓爱意。重点抓住“终于”和“千金重”两个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的感情。通过让学生感受巴金爷爷写信很吃力,由于爱孩子,还是提起了笔,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拉近和巴金爷爷的情感距离,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让孩子对巴金产生了爱,产生了感情,才会自觉地去聆听这位老人的教导。
二、以“你读懂这封信了吗?”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和巴金爷爷对话,在有感悟的地方留下思考的足迹。信中的语言并不难懂,高年级的学生通过静静地与文本对话,联系课前搜集的信息,应该都能从信中读懂些什么,或是巴金对祖国人民的爱,或是如何写作,或是关于奉献的道理,或是如何对待活着的每一天,希望通过这样的一次心灵的交流,去读懂巴金的心,去感受朴素话语中的真情和真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的作用就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受文字背后的心语,变他语为己语,化文境为心境。课堂上我努力营造一个交流场,在学生需要帮助时及时给予点拨(如写作:听老师读,谈对句子新的体会),在学生情感呼之欲出时及时加点助推剂(老师的过渡语、小结语、颁奖辞),在学生理解还不够深入时及时引向更深的方向(引:巴金的生命开花了吗?学生交流巴金相关的信息,要求用简洁的语言,对学生来说是对课外搜集信息的一次整合和运用,巴金鲜活的例子让学生更深地感悟了生命的意义),在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反复朗读中加深对文本的体会,学生培养了语感,发展了思维,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
三、“情动而辞发”,在一步步走近文本,一步步走近巴金时,巴金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越发清晰起来,巴金对生命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热爱强烈地触动着孩子的心灵,从信中孩子们读懂了许多许多,这个时候设计给巴金爷爷写话的环节,意在给予学生一个倾吐心声的机会,在写话中再次和巴金爷爷对话,提升认识,升华情感,而写话又让学生在应用中学会如何正确地使用语文,如何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
课堂上我努力营造一种氛围,如自己充满感情的过渡语,如巴金创作《家》的心灵独白、感动中国的颁奖辞、巴金的语录摘选,都希望 ……此处隐藏14088个字……小朋友每人分别拿一个声母或韵母,下面的小朋友一边拍手一边唱“找朋友”的歌,哪个声母和哪个韵母可以拼起来,就让拿它们的两个小朋友站到一起,下面的同学一齐拼读这个拼音三遍。这样,学生不知不觉得在玩中巩固了拼音的拼读。
(三)有效的肯定机制是课堂延续的动力,它的吸引力无可比拟。
小学生的心灵是纯洁的,他们比较容易满足,当他或她回答问题正确时,老师简单的一个大拇指就能让他或她久久地激动不已。当然,要想紧紧地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还得要靠长久的肯定机制。比如在课堂上用一些可爱的小贴纸给予学生激励,告诉他们有了十张小贴纸就可以到老师那去换一样小礼物。而这样的小贴纸是发给课堂上表现好的小朋友的,谁表现最好谁得到的礼物就最多,一个星期中得到礼物最多的就可以封他为“聪明大王”。在我们班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大王,比如“认字大王”、“朗读大王”、“写字大王”等。这一切都是在对孩子的表现做出肯定,当孩子们不断地被肯定、激励之后,他们也会渐渐地变得懂事起来。
(四)丰富多彩的语言和形象生动的表演或活动是一节课的调味料。
好的教师的语言常常是抑扬顿挫、诙谐幽默、声情并茂的。在讲授中语句的停顿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语言的渲染可调动学生的情绪;优美的语言能产生爱屋及乌的效果,拙劣的语言会导致索然无味的结果。而在低年级的学习中,很多课文都是由儿歌改编而成的。这时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到这一点,大胆尝试边唱边演的形式。小朋友们们最喜欢的就是表演了。比如说在教《影子》的时候,为了搞清楚到底什么时候在前,什么时候在后,什么时候在左,什么时候在右,我想最好的办法就是领着小朋友们到阳光下自己体验一番。
(五)不同的学生要用不同的东西和方式来吸引他们。
对于这一点,我想是最难做到的。一个班中几十个人,每一个个体都好比一朵鲜活的生命之花,他们都有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对于同一个游戏,同一个比赛,可能这些人喜欢,而有一部分人却置之不理;对于同一个学习内容,可能对某些人非常有吸引力,而对另一些人却像无字天书那样遥不可及。这样的问题也许每一个老师都会遇到,怎么解决成了关键。了解每一个学生及学生的相关情况是十分重要的,在特定的时间段找学生进行个别谈话,定期指导和鼓励,耐心引导和启发都是必须做的事。
至此,我觉得要上好一节课,最最重要的就是这节课要有一定的吸引力,只要这节课有吸引力了,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听你指挥。而这一点却是最难做到的。那不但是一位教师彰显功力的表现形式,更是每一位教师整日追求的一个目标。我想每一位合格的人民教师都要经历一个不平凡的磨练过程,每一位成功教师的成长都是一个艰苦卓绝的过程。作为新教师,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无论是对于教材的解读还是对教案的设计,无论是对课堂的调控还是对学生的把握都极不成熟。这都需要我们去好好学习,本着为学生负责的态度认真钻研,时时总结,常常反思。
个人教学反思15《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能够归纳为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实行高效课堂是给学生一个自我的舞台,给老师一种新的期望,给学校一个更完美的未来。对自我的数学教学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高效课堂来自多姿多彩的情境创设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必须的教学任务。教学中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必须的时代气息。
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能够透过多种渠道获得超多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
二、学生的自主学习很重要
以学生的自习课时光和其他时光内透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前预习,来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导学案起到十分明显的作用。我们的数学课堂正是透过:基础知识填空的完善、典型例题的学习、课堂同步练习的训练、帮忙学生预习新课、解决新课中的大部分简单问题,把以往学生在课堂上的任务放在课下课前提前解决,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经过这么长时光的的推行,觉得效率还是不错得。
三、高效课堂来自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设置
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取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用心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
四、课堂展示,展出自信和魅力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教师要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带动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高效。
1、课前展示就应在上课之前安排某一个同学根据本节课的需要,有针对性的安排学生进行激情展示。若需要激趣,可安排学生介绍人物、等;若学生有潜力可说突破难点,可安排学生有梯度的复习需要的知识等。
2、学生课堂激情研讨: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潜力。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案教学”的重要环节,而问题设计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完成的状况。上课学生对问题的激烈讨论,更能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同学间互相帮忙,增进学生间的感情,与此同时,在讲题中,学生更能找到自信。
3、课堂展示,让学生在有限的黑板空间,使学生能很好的表现出书写功底和概括潜力。
4、激情点评,最好是脱稿,此环节让学生有了对题相应的知识点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在讲的过程中做到条理清晰,环节明确,到达对题的方法的总结和对知识点的归纳。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潜力,概括潜力。增强学生得自信心和勇气,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
五、高效课堂来自不断地教学反思。
“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我们自我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必须会更好。
总之,对于高校课堂我虽然也抱有过怀疑的态度,也怕学生虽然上课讨论的很用心,不明白他们是否真正能融入到新课堂中,是否真正的讨论过导学案中的问题。但是经过实践,我如释重负,学生的整体水平不但没有下降,还稍有提高。另外,改革就难免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比如导学案的编写我自我还有很多困惑的地方;课堂上一些问题解决课、巩固练习课、回归复习课具作还有很多瑕疵和不足;一些学生学习的用心性还没有提高上来;怎样能让那些爱学习的学生更加喜爱学习并帮忙那些用心性不高的同学等等很多问题。但是我相信,既然有了好的开端,我就会一如既往的努力下去,只要有努力就有收获。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