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教案

时间:2024-06-04 19:30:39
关于林海教案范文合集六篇

关于林海教案范文合集六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林海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林海教案 篇1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2-5自然段(写景部分)。

2.学习讨论课后第2题。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1)多音字看拼音组词。

Kōng()xīng()

空兴

kòng()xìng()

(2)听写词语,并解释加点的字。

兴国安邦目之所及盛气凌人椽柱疾驰(再写出一个国义的“疾”组成的词语:眼疾手快、疾风知劲草。)

2.明确任务。

作者为什么觉得大兴安岭“亲切与舒服”?作者是怎样具体叙述大兴安岭的美景的?

3.学习课文第2-5自然段。

(1)听录音,思考: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描述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的?(岭、林、花)。

(2)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①大兴安岭的“岭”有什么特点?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数量多,样式多,温柔的美。)

②比较句子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灯片出示。

A.多少条岭啊,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

B.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也看不完看不厌那么多条岭。

(“多少条岭啊”放在句首,突出了岭多的特点。)

③作者把大兴安岭与云横秦岭比是为了突出什么?(岭线条柔美,使人赏心悦目。)

④小结:大兴安岭的“岭”具有这些特点,所以作者看不完也看不厌,感到亲切、舒服。

(3)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

①默读课文。

②“林”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把特点写具体的?(写了林的辽阔无边、形状、动态和色泽。)

③比较句子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灯片出示。

A.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上的浪花吗?

B.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像海边上的浪花吗?

(采用反问句式,语气更委婉更亲切。)

理解句子中的比喻,看教学挂图或书上插图直观体会。

④朗读第4自然段。

(4)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

①自由读课文。

②“花”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把特点写具体的?

③比较句子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灯片出示。

A.花从里还隐藏着像瑚珠似的小红豆,兴安岭中酒厂所造的红豆酒就是用这些小野果酿成的,味道很好。

B.花丛里还隐藏着小红豆,兴安岭中酒厂所造的红豆酒就是用这些小野果酿成的,味道很好。

(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小红豆的可爱。)

(5)小结。

①读“学习提示”,归纳学法。

②配乐读课文第2-5自然段。

③这几个自然段与第1自然段是什么关系?

(总起一具体叙述。)

4.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3、4题和第6题的(1)。

(2)熟读第2、4自然段。

林海教案 篇2

教学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努力遵循“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整体优化”的原则,设计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学习资源,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设计思想:

“语言美感教育”是语感教学的最高目标。《林海》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文章中生动隽永的语言令人遐想的画面意境,给学生一次次心灵的撞击,以此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在欣赏、诵读、品味中去感知美、理解美、体验美??从而诱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丰富其想像力,激发其灵感与顿悟,使学生实现创造能力的突变与飞跃,从而形成健康的审美心理,高尚的审美观。

教材分析:

《林海》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抒情散文。文章语言质朴而优美,生动地描写大兴安岭的岭、林、花的特点以及由这些景物产生的联想,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大兴安岭由衷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文章景色美、语言美,教学在学生理解、想象的基础上进行感情诵读,从而去读感悟美、表现美,进一步感受祖国山河的美。 教学目标:

1、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引导学生深入、全面地欣赏林海的美,使他们受到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教育。培养学生学习的民主意识、竞争意识、参与意识、合作意识。

2、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习的意识。

3、全面、深入地感知、理解、欣赏林海的美,初步掌握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4、引导学生运用自读勾划、独立品味、讨论汇报、感情朗读、背诵积累、诗文创作等方法全面、深入地学习课文。

5、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想象和辩论;激励学生赞美林海;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深入、全面地欣赏林海的美,培养学生的语感,引导学生在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进行积累。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领会兴安岭与祖国建设的关系;为什么说兴安岭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投影大兴安岭广袤优美的景色,以及课文优美片段的文字。 教学过程:

一、感受美:

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北上去黑龙江省的大兴安岭,听说那里有美丽的风景,让我们与老舍爷爷同行,开始我们的兴安之旅!坐在疾驶的火车上??

(出示投影:大大兴安岭的岭、林、花的美丽景色。绚丽的色彩,动感的画面,轻扬的音乐,让学生们看得目不转睛,听得神情专注,整个身心完全融入到此情此景之中,而忘记了这是在课堂中,觉得自己已经走进优美的原始森林,给学生对林海的初步感受。)

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谁来说?板书:美

二、寻找美

1、师: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请同学们带着爱美的心,去品位课文中你认为写得最美最精彩的小片段。一会告诉同学们你欣赏的小片段描写了大兴安岭的什么是美的?应该怎样朗读才能把自己品味到的美表达出来?认真品味。你们品,我也品。一会看看到底谁找的是最美的谁汇报的是最精彩的!生:仔细品读。 师:谁找的小片段最美?生:读一读。

2、教师辅助、引导学生 ……此处隐藏3768个字……教学难点 :

体会作者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的,又是怎样表达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具准备:

课本、录音机、录音带、投影机、投影片。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谈话,解释课题。

二、初读课文,提出阅读要求;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

3、课文写了大兴安岭哪些景物,在书上作旁注。

4、了解课文的写作线索。

(采用学生自学_____ 四人小组讨论_____教师巡视指导的方法。)

三、教师归纳:

这篇课文写了大兴安岭多而温柔的岭,色彩明

亮的林海,美丽诱人的野花,作者目睹各种景物而

产生了联想,表达了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四、朗读课文。个别、小组读。正音。

五、作业

1、抄写课后练习4

2、理解:高不可攀、盛气凌人、兴国安邦的词义及自己不理解的词。

3、根据课后思考题的要求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新课

1、齐读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____齐读课题)

2、导入 谈话

经过初读课文,我们知道本文是介绍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老舍先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大兴安岭的景物,表达了自己对大兴安岭深深的爱,字里行间充满着真情实感!作者是怎样介绍大兴安岭的?请翻开课文。

二、讲读课文

(一) 根据要求快速阅读全文。

1、作者来到大兴安岭后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觉?

2、课文几次讲到亲切、舒服?分别找出这三节课文,并用 划出这些句子。

(二) 以作者感情变化为线索,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作者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先看第一次,齐读第一段。

(1)请学生个别读、小组读、齐读第一段。

(2)分析:这段的第一句是写作者来大兴安岭前的看法。注意总的意思总是,一直。第二句是写作者来大兴安岭后改变了原来的看法,是真情实感啊!

(3)小结:作者来到大兴安岭感到这个名字是亲切、舒服的。

2、作者第二次感到亲切、舒服又是在什么情况下感到?

(1)齐读第二段最后的句子。

分析:是的,大兴安岭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 使作者心中感到亲切、舒服。大兴安岭它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2)听课文第二段的录音。

要求:想想大兴安岭有什么景物?说说这些景物的特点。用~~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3)提问:这一段分别写了大兴安岭的哪些景物?(岭、林、花)

A、 岭有什么特点?(多、温柔)

作者是怎样写的?采用个别、小组读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岭的特点。

B、岭上的林又有什么特点?(林的特点:多____林变成海;从颜色看种类很多。)

C、出示投影片,帮助学生理解林的特点。

分析:作者写林的时候处处流露出对林的爱。指导朗读理解句子。

句子一: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分析:海指什么?(落叶松的海洋。)白色的浪花又指什么?(俏丽的白桦。)

句子二: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分析:这个带问号的句子是表示肯定的意思,写出了作者对大兴安岭喜爱的感情。(采用个别、小组、集体等形式指导学生朗读。)

小结: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句子,把群岭起伏写成海的波浪,把大片的落叶松写成海洋,把白桦写成海边的浪花,我们读后对大兴安岭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样感到亲切、舒服。集体朗读描写林的段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四人小组互相讨论学习:

A、 林中的花又有什么特点?读、议句子。

B、 分析:林中的花的特点多 (到处都是);种类多(叫不出花的名儿)野花为大兴安岭增添了色彩,诗意。请看句子。大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式来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学生读句子、讨论、理解。

C、小结:这句话把大兴安岭看作一个很会打扮自己的美丽的姑娘。充分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5)把描写花这一段有感情朗读一次。

小结:作者把大兴安岭的岭,岭上的林,林中的花联系在一起作具体描绘,构成了一个立体画面使大兴安岭更加美丽,可爱。面对美丽的大兴安岭,作者联想到什么?(联想到与建设结为一体)

理解句子: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

(1)空洞什么意思?(没有内容)

(2)从哪里体现了大兴安岭美得不空洞?让学生联系上文理解。

小结:这段作者先介绍了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再写了作者的联想。说明大兴安岭不仅美丽,还与祖国建设处处都要用到木材联系起来,所以感到它越看越可爱,心中感到亲切,舒服。

5、自由朗读第二段,一边读一边想象。

三、作业 :

1、课后练习1,3(1)、(2)。

2、把优美的句子抄在《积词本》。

第三课时

一、复习第二段,简单说说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

二、继续讲读第三段。

默读第三段,边读边想这一段可以抓住哪些重点句子理解。作者第三次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亲切、舒服之感,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这个句子。我不晓得当初为什么管它叫做兴安岭,由今天看来, 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兴国安邦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由今天看来,

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让学生个别回答这一问题。

分析: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山养人,人育林,经过人们的辛勤劳动,大兴安岭的景色越来越美,它们对人们的贡献也越来越大。

提问:1、兴国安邦什么意思?

2、为什么说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3、齐读这一段。

4、小结:我们从作者的联想中知道了大兴安岭不仅景色美,而且对祖国的建设真的起着使国家兴旺安定的作用,我们同样感到亲切、舒服。

三、总结全文。

1、带着喜悦的感情自由朗读课文。

2、给课文归纳段意,概括中心思想。

四、试背第三、四、五、六自然段中的其中一段。

五、质疑。让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六、总结谈话

这篇课文围绕大兴安岭这个悦耳的名字,抓住景物的特点,使作者产生亲切、舒服之感。通过丰富的想象,抒发了作者对大兴安岭、对祖国无比热爱的感情。当你们长大后争取去看看,亲身感受大兴安岭的美丽和可爱。

七、作业

1、背诵课文三____六自然段。

2、预习20课。

《关于林海教案范文合集六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